NEWS
媒體報道2021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
發布時間:2022-05-11
2021年,我國快遞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奮力推進行業改革發展,勝利完成“千億萬億”目標,行業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度持續提升,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作用有效發揮,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堅實有力,順利實現“十四五”良好開局。
2021年,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1571.5,同比提高24.8%,行業發展穩中有進。從一級指標看,發展規模指數為3609.4,同比提高27.5%,規模增速超出預期;服務質量指數為197.2,同比提高0.4%,時效水平有所恢復;發展普及指數為475.1,同比提高14.1%,城鄉發展更加均衡;發展趨勢指數為76.6,發展韌勁仍然較強。
(一)發展規模指數
2021年,發展規模指數為3609.4,同比提高27.5%,規模增速保持在中高位。
區域發展更趨優化。一是城市群業務發展穩定,適當外移促進均衡。2021年,長三角、粵港澳、京津冀和成渝等四大城市群業務量占比仍超七成,增速為22.9%,在全國占比下降近4個百分點左右,業務量有所外移。從城市看,業務量排名前10的城市,整體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。省會城市業務量整體增速為27.1%,在全國占比下降0.8個百分點,其他城市與省會城市差距縮小。二是中部發展持續加快,整體規模繼續擴大。2021年,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在百億基礎上仍保持高速增長,達158.1億件,同比增長42.2%,高于全國增速12個百分點,在全國的占比達14.6%,同比提升1.3個百分點。中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達1332.9億元,同比增長27.6%,在全國的占比達12.9%,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。中部各省業務量增速均超30%,整體發力趨勢明顯。
產業生態協同融合。2021年,快遞業在貫通生產、流通與消費等環節發揮優勢,產業生態日益完善,協同共享深入推進,專業化、精細化服務能力有所增強,全環節全領域服務水平穩步提升。與電商協同發展方面, 快遞企業助力打造短視頻直播電商基地,創新“直播+寄遞”一體化操作方案,與電商平臺密切合作,開展多輪促銷活動,推動業務量從單峰值向多高點轉變。與快遞業務密切關聯的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全年達10.8萬億元,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達24.5%,有效支撐生鮮、農村、跨境等多領域電商蓬勃發展。與現代農業協同發展方面,快遞企業不斷完善農產品寄遞解決方案,服務深度、廣度均有所增強,培育出日照海鮮、信陽毛尖、懷化冰糖橙等100個年業務量超千萬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。全年農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數量不斷增加,為加速釋放農村市場潛力活力、支撐服務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。與制造業協同發展方面,快遞企業為制造企業的產品流通提供有力支撐,積極探索將寄遞服務嵌入制造企業生產環節,在醫藥領域提供“端到端”溫控項目解決方案,在家電家裝領域提供倉配送裝一體化服務,累計打造1900多個業務收入超百萬元的快遞服務制造業項目。
(二)服務質量指數
2021年,快遞服務質量指數為197.2,同比提高0.4%,寄遞服務保持總體平穩,時效水平得到一定恢復。
基礎能力穩步提升。2021年,快遞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速,網絡運轉效率持續提升。在網絡樞紐建設方面,邢臺、潮州、銀川、眉山、南寧等智能倉建設運營,蘭州、昆明等地智慧樞紐、智能產業園開工建設,廣州、膠州、湖州、保定、上饒等多地分撥中心開工建設、投入運營,快遞樞紐網絡不斷健全,干線轉運與分撥能力有所提高。在綜合運能建設方面,航空運能明顯提升,行業專用貨機保有量超130架,行業自有航空公司新增全貨機國際航線20余條,鄂州航空貨運樞紐建成校飛。公路與鐵路運力規模持續擴大,高鐵運輸快遞線路穩步增加,旺季期間實現高鐵快遞常態運營,中越公路等多條跨境通道得到有效利用。在海外網絡建設方面,快遞企業不斷完善國際快遞網絡體系,累計建成海外倉240個、面積近200萬平方米。
科技創新加速賦能。一是無人科技推廣應用。快遞企業持續推動無人車、無人機多場景運營。試行無人機“快遞進村”業務,大型物流無人機西北運行基地揭牌運營,支線物流無人機運營航線正式開通?!半p11”期間,數百輛無人車投入運營,單日單車極限運力突破600單,有效緩解末端投遞壓力。二是自動化、智能化、數字化應用更加廣泛。自動分揀設施在縣域小型分撥中心和攬收端加快推廣應用,智能客服、六面掃描儀、RFID接收器、機械手臂等設備在無人倉、智慧樞紐加速投用,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技術應用不斷深化,實現前端精準預測、中端實時跟蹤、后端動態對接,全流程運營效率大幅提升。
(三)發展普及指數
2021年,發展普及指數為475.1,同比提高14.1%,寄遞網絡的均衡性有所提升,行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。
末端服務創新融合。2021年,快遞業末端服務網絡持續健全,智能快件箱規模穩中有升,全國共建成末端公共服務站達16.1萬個,增幅明顯。末端服務多樣化發展,跨界合作不斷深化,與醫藥、生鮮、食品等領域加強協同,不斷提供端到端、點到點業務,有力服務群眾生活需要。
農村寄遞體系不斷完善。2021年,“快遞進村”工程扎實推進,交快、郵快、快快等合作模式多元發展,寄遞末端共同配送、客貨郵融合等模式加速應用,“快遞進村”覆蓋率進一步提高,江浙滬等地基本實現“村村通快遞”。多地通過建設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、農村電商快遞物流服務中心、農產品產業園等基礎設施,進一步優化“寄遞+農產品”“直播+快遞”等服務模式,有效助力農產品上行。
(四)發展趨勢指數
2021年,發展趨勢指數為76.6。2022年,我國經濟面臨疫情防控、需求收縮、預期轉弱等多重壓力,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。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、推動消費持續恢復的總體部署下,行業增速將保持在一定合理區間,“貫通”社會生產、“暢通”經濟循環的重要作用將得到積極發揮,進一步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助力。
在“兩進一出”工程的深入推動下,行業將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,涵養產業生態,持續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、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,為行業創造更大增量空間。
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導下,行業將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,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能裝備應用推廣力度,促進行業自動化、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,更好發揮無人配送優勢,為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做出積極貢獻。
同時,規范行業競爭秩序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將持續落地見效,行業將聚焦精益管理、精準服務、精細布局,提升服務規范水平,統籌區域布局,協同產業集聚,不斷激發新動能,實現新發展。
一、整體情況
2021年,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1571.5,同比提高24.8%,行業發展穩中有進。從一級指標看,發展規模指數為3609.4,同比提高27.5%,規模增速超出預期;服務質量指數為197.2,同比提高0.4%,時效水平有所恢復;發展普及指數為475.1,同比提高14.1%,城鄉發展更加均衡;發展趨勢指數為76.6,發展韌勁仍然較強。
二、分項指數
(一)發展規模指數
2021年,發展規模指數為3609.4,同比提高27.5%,規模增速保持在中高位。
區域發展更趨優化。一是城市群業務發展穩定,適當外移促進均衡。2021年,長三角、粵港澳、京津冀和成渝等四大城市群業務量占比仍超七成,增速為22.9%,在全國占比下降近4個百分點左右,業務量有所外移。從城市看,業務量排名前10的城市,整體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。省會城市業務量整體增速為27.1%,在全國占比下降0.8個百分點,其他城市與省會城市差距縮小。二是中部發展持續加快,整體規模繼續擴大。2021年,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在百億基礎上仍保持高速增長,達158.1億件,同比增長42.2%,高于全國增速12個百分點,在全國的占比達14.6%,同比提升1.3個百分點。中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達1332.9億元,同比增長27.6%,在全國的占比達12.9%,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。中部各省業務量增速均超30%,整體發力趨勢明顯。
產業生態協同融合。2021年,快遞業在貫通生產、流通與消費等環節發揮優勢,產業生態日益完善,協同共享深入推進,專業化、精細化服務能力有所增強,全環節全領域服務水平穩步提升。與電商協同發展方面, 快遞企業助力打造短視頻直播電商基地,創新“直播+寄遞”一體化操作方案,與電商平臺密切合作,開展多輪促銷活動,推動業務量從單峰值向多高點轉變。與快遞業務密切關聯的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全年達10.8萬億元,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達24.5%,有效支撐生鮮、農村、跨境等多領域電商蓬勃發展。與現代農業協同發展方面,快遞企業不斷完善農產品寄遞解決方案,服務深度、廣度均有所增強,培育出日照海鮮、信陽毛尖、懷化冰糖橙等100個年業務量超千萬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。全年農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數量不斷增加,為加速釋放農村市場潛力活力、支撐服務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。與制造業協同發展方面,快遞企業為制造企業的產品流通提供有力支撐,積極探索將寄遞服務嵌入制造企業生產環節,在醫藥領域提供“端到端”溫控項目解決方案,在家電家裝領域提供倉配送裝一體化服務,累計打造1900多個業務收入超百萬元的快遞服務制造業項目。
(二)服務質量指數
2021年,快遞服務質量指數為197.2,同比提高0.4%,寄遞服務保持總體平穩,時效水平得到一定恢復。
基礎能力穩步提升。2021年,快遞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速,網絡運轉效率持續提升。在網絡樞紐建設方面,邢臺、潮州、銀川、眉山、南寧等智能倉建設運營,蘭州、昆明等地智慧樞紐、智能產業園開工建設,廣州、膠州、湖州、保定、上饒等多地分撥中心開工建設、投入運營,快遞樞紐網絡不斷健全,干線轉運與分撥能力有所提高。在綜合運能建設方面,航空運能明顯提升,行業專用貨機保有量超130架,行業自有航空公司新增全貨機國際航線20余條,鄂州航空貨運樞紐建成校飛。公路與鐵路運力規模持續擴大,高鐵運輸快遞線路穩步增加,旺季期間實現高鐵快遞常態運營,中越公路等多條跨境通道得到有效利用。在海外網絡建設方面,快遞企業不斷完善國際快遞網絡體系,累計建成海外倉240個、面積近200萬平方米。
科技創新加速賦能。一是無人科技推廣應用。快遞企業持續推動無人車、無人機多場景運營。試行無人機“快遞進村”業務,大型物流無人機西北運行基地揭牌運營,支線物流無人機運營航線正式開通?!半p11”期間,數百輛無人車投入運營,單日單車極限運力突破600單,有效緩解末端投遞壓力。二是自動化、智能化、數字化應用更加廣泛。自動分揀設施在縣域小型分撥中心和攬收端加快推廣應用,智能客服、六面掃描儀、RFID接收器、機械手臂等設備在無人倉、智慧樞紐加速投用,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技術應用不斷深化,實現前端精準預測、中端實時跟蹤、后端動態對接,全流程運營效率大幅提升。
(三)發展普及指數
2021年,發展普及指數為475.1,同比提高14.1%,寄遞網絡的均衡性有所提升,行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。
末端服務創新融合。2021年,快遞業末端服務網絡持續健全,智能快件箱規模穩中有升,全國共建成末端公共服務站達16.1萬個,增幅明顯。末端服務多樣化發展,跨界合作不斷深化,與醫藥、生鮮、食品等領域加強協同,不斷提供端到端、點到點業務,有力服務群眾生活需要。
農村寄遞體系不斷完善。2021年,“快遞進村”工程扎實推進,交快、郵快、快快等合作模式多元發展,寄遞末端共同配送、客貨郵融合等模式加速應用,“快遞進村”覆蓋率進一步提高,江浙滬等地基本實現“村村通快遞”。多地通過建設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、農村電商快遞物流服務中心、農產品產業園等基礎設施,進一步優化“寄遞+農產品”“直播+快遞”等服務模式,有效助力農產品上行。
(四)發展趨勢指數
2021年,發展趨勢指數為76.6。2022年,我國經濟面臨疫情防控、需求收縮、預期轉弱等多重壓力,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。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、推動消費持續恢復的總體部署下,行業增速將保持在一定合理區間,“貫通”社會生產、“暢通”經濟循環的重要作用將得到積極發揮,進一步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助力。
在“兩進一出”工程的深入推動下,行業將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,涵養產業生態,持續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、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,為行業創造更大增量空間。
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導下,行業將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,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能裝備應用推廣力度,促進行業自動化、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,更好發揮無人配送優勢,為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做出積極貢獻。
同時,規范行業競爭秩序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將持續落地見效,行業將聚焦精益管理、精準服務、精細布局,提升服務規范水平,統籌區域布局,協同產業集聚,不斷激發新動能,實現新發展。
來源:國家郵政局
注:如有侵權,請聯系義烏電商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刪除此文章
上一篇: 商務部等14部門: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
下一篇: 快手直播推出聯運計劃3.0